當前世界正面臨著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傳統能源供應的短缺及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帶動其相關產業的大宗衍生產品價格上漲,同時通過傳導機制形成各類危機,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各國為了應對能源問題,紛紛把視野投向清潔技術,希望通過清潔技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此來解決國家發展遇到的瓶頸。中國的清潔技術市場全球領先,不僅有著強大的需求市場,也有著不斷增長的投資數額,那么,中國清潔技術的投資機遇在哪?
黃伯楷瑞典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戰略對清潔能源領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如何把逐年遞增的中國海外投資并購跟歐洲清潔能源技術更好、更有效的結合起來。
首先,改革開放30年至今,中國經濟仍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拉動,導致了現在經濟結構的不可持續性。舊的發展模式就不可避免的要被淘汰,要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鼓勵全面的產業升級變成資源節約型的產業模式。這次結構轉型戰略與以往30年所有的規劃意義不同,它背負著國家長遠戰略的考慮,目標是占領新技術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因此,結構轉型實際上決定著中國未來的命運。
對于中國新能源發展從政策層面上看,出臺了諸多規劃,包括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節能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十二五”循環經濟規劃等。從實際發展情況看,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球的26%,發電量占整個發電量的18%左右,2010年整個清潔能源技術的產值增長了77%,達到640億元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清潔能源投資470多億元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風電將繼續保持增速,海上風電、太陽能增速更快,加上生物質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總量折標煤大概4.8億噸。
目前是中國資本投資歐洲清潔能源技術的難得機遇,歐債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尤其是歐洲中小企業的融資愿望強烈,這使中國資本有非常好的機會,同時中國資本在非洲、拉美、亞洲投資當中積累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中國資本對歐洲清潔能源技術投資我們建議這個階段主要方式還是以股權投資為主,或者合作經營。比如合資方式,技術轉讓、技術投資將來肯定是個方向。
目前國內企業對新技術、對海外投資并購是非常感興趣的,但金融投資機構對此關注度不高,所以希望金融投資機構也能夠和企業一樣關注海外清潔能源的技術轉讓、并購,這不失為中國產業轉型的一個捷徑。
楊富強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高級顧問
在清潔能源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首先是生物質能源,美國2010年的生產量達到14000億噸,而中國的生產量較小。另外,歐美國家在清潔能源方面的一些新技術目前中國還沒有。在傳統能源上,中國能源儲備非常大,如何吸引和引進新技術,例如智能電網建設等方面,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率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們認為智能電網的重點應在需求端,比如智能電表、控制系統。國內在需求端的很多技術完全可以開發,可以與國外公司合作,比如在建筑節能等方面中國有很大潛力。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一些清潔能源示范項目,這些項目是與一些國際性公司合作,并使用了國外的技術。但在清潔能源領域成立合資公司還需要政府的鼓勵性政策。現在有些國際性公司想在中國市場真正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政策性困難。
王久華中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德(中國)環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
國內清潔能源企業與外資公司進行合作,除了商業上的互惠互利以外,還要有信任。基于目前中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及文化的沖突和習慣,會對合作造成種種困擾。那么如何解決雙方的互信問題?這是目前中外進行技術合作非常重要的關鍵節點。目前,隨著中國勞動力的提升,土地價格的提升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地位的優勢逐漸在喪失,因此,需要產業轉型。一方面我們需要中外之間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同時也鼓勵中國高科技企業自主創新。中國企業一方面有成本方面的優勢,如果再加上技術方面又能夠領先的話,那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中國特有的政府體制決定了中國政策的可持續性,所以中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清潔技術的策略在未來十年是不會有什么變化。在政府主導下的專業發展并然會吸引大量的投資,中國成為全球清潔技術發展的領導者指日可待。